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9:40    次浏览
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,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:规范的学习行为;良好的学习习惯;有效的学习方法。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,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,三者是相辅相成的,规范的学习行为是前提,是基础。 实践证明: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,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,坚持2~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,概括能力、领悟能力提高,表达能力增强,写作能力突飞猛进。超过100天就可以形成习惯。一、计划管理——有规律 二、预习管理——争主动 三、听课管理——重效益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,抓重点,当堂懂。听课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,不预习跟不上。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,抓公共重点,如:定理、公式、单词、句型……更重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,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。事实证明: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%――60%左右,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%――90%左右。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、研究懂。四、复习管理——讲方法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:想、查、看、写、说。 五、作业管理——要自律 六、错题管理——常反思有了错题本和难题本就叫会考试,目的是为以后复习使用。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,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。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,每页上下分五部分。 七、难题管理——会溯源一般来说,难题之难多半在于题目所涉知识点众多,知识点之间关系错综复杂,思维(及方法运用)跳跃性大、逻辑性强,因此,对于难题,建议用溯源的方法整理。 八、考试管理——抓重点用一张丢分统计表管理。按科目分为填空、选择、计算、阅读……项目。错了、丢了多少分,用统计表说话,这样,就能明白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,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,是什么知识点有问题,哪方面需改进和提高。用纸把错题抄下来,每隔20天再做一遍,尤其是在考试前可找出考点。一个真正的好老师,不仅是教孩子知识和解题,更多的是教会孩子学习的学法,让孩子的学习能力上升。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、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,或想了解更多学习方法……请加我微信:jiyifa40(长按复制)直接与我交流!现在还可免费报名我的网络公益课哦!